歌颂母亲的文章_关于赞美母亲的文章

发布时间:2021-10-16
歌颂母亲的文章_关于赞美母亲的文章

  母亲是一个神圣的角色,她用爱哺育我们,用心教育我们,把一切美好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的身上。母亲,您太伟大了,世上一切歌颂赞美的词语用在您身上都不为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歌颂母亲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歌颂赞美母亲的文章篇一:赞美母亲

  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母爱就象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而他们的终点则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歌颂赞美母亲的文章篇二:我赞美你,母亲

  母亲,是平凡的。她可以为自己的儿女做出一切。我永远也忘不了母亲为我做的这件事。

  那是一个雨天,面对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我只好呆在教室里等待着母亲来接,可母亲像特地针对我似的,等了半个小时还没见她的人影。看着同学们跟着家长一个个的离去,我心中有了莫名其妙的悲哀,一丝丝忌妒之火燃上心坎。“冰冰!”母亲的叫喊如一盆冷水浇灭了我心中的妒火。随后,母亲便一腐一拐的进入我的视野。我还没准备埋怨母亲动作慢时,她反倒开口了:“哎,都怪我动作慢。在路上摔了一跤,不过没事。”说着干脆,可却咬着牙。

  回去了,她大半背全打湿了,可母亲毫不在乎,我清楚地看见她身上一块块又青又紫的伤痕,心中生出一种怜惜之情。“嘿,看什么呀!我又没什么事,我去做饭,自己去复习一下吧,快考试了。”听着母亲的话,泪水在我眼眶里大转。是呀,母亲能为儿女坚受任何事,哪怕再苦再累......

  母亲,我就如同在大树下生长的小草,而你则是那棵随时随地保护我这棵脆弱小小草的大树。你的爱是多么博大,无私。我永远赞美你,我的母亲。

  母亲,是平凡的。她可以为自己的儿女做出一切。我永远也忘不了母亲为我做的这件事。

  那是一个雨天,面对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我只好呆在教室里等待着母亲来接,可母亲像特地针对我似的,等了半个小时还没见她的人影。看着同学们跟着家长一个个的离去,我心中有了莫名其妙的悲哀,一丝丝忌妒之火燃上心坎。“冰冰!”母亲的叫喊如一盆冷水浇灭了我心中的妒火。随后,母亲便一腐一拐的进入我的视野。我还没准备埋怨母亲动作慢时,她反倒开口了:“哎,都怪我动作慢。在路上摔了一跤,不过没事。”说着干脆,可却咬着牙。

  回去了,她大半背全打湿了,可母亲毫不在乎,我清楚地看见她身上一块块又青又紫的伤痕,心中生出一种怜惜之情。“嘿,看什么呀!我又没什么事,我去做饭,自己去复习一下吧,快考试了。”听着母亲的话,泪水在我眼眶里大转。是呀,母亲能为儿女坚受任何事,哪怕再苦再累......

  母亲,我就如同在大树下生长的小草,而你则是那棵随时随地保护我这棵脆弱小小草的大树。你的爱是多么博大,无私。我永远赞美你,我的母亲。

  歌颂赞美母亲的文章篇三:赞美我心中的母亲

  台历即将翻开新的一页------20xx年5月11日,星期日。这一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节日------母亲节

  望着那台历,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妈妈。她个子中等,身材稍胖,一张圆脸,嵌着一对黑宝石般的大眼睛,高挺的鼻梁,还扎着一条大辫子;望着那台历,我不禁回首起往事。每当吃饭时,妈妈总要把好吃的留给我;每当下雨时,妈妈总要把雨伞朝我这边倾斜;每当我缺什么东西时,妈妈总要穿街走巷直到买到为止……是啊,是母亲让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的成长无时无刻都倾注着母亲无限的爱!所以,世上最崇高而无条件的爱莫过于母爱了,无论世界上发生什么,母亲对子女的爱永远不会改变。母爱是大海,宽广而深厚;母爱是长河,源远而流长;母爱是情感的摇篮,纯真而高尚。她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而不图回报,她给予子女的,总比子女回馈的多得多。

  世上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她的光芒照耀着、温暖着我们灵魂深处!

  啊!母亲您是雪夜的炉火;您是柔和的摇篮;您是辉煌的烛光。您的名字具有永恒的美,无比的爱与慈祥,就如恒久不灭的星光。

  啊!母亲,您的爱是港湾,时刻召唤着儿女归航;您的爱像春风,吹尽我心头的冰霜;您的爱像雨露,滋润我焦渴的心田;您的爱像雷声,时刻提醒着我前进;您的爱像闪电,照亮我前进的方向。啊!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让我们时刻都感受到温暖。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要祝全世界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歌颂赞美母亲的文章篇四:母亲

  阳春三月,蜿蜒的田间小道,那青青的巴根草,像一层厚厚的绿色地毯铺在这窄窄田间泥巴路上,走在上面有种特松特软的感觉,还有那两旁不知名的小花,红黄绿相间煞是好看,田里的

  土也到处翻了个身;一路走来这儿的沟塘河坝还真的不少;真不虚名为50亩塘生产队。看那沟塘边的杨柳一株株都是青枝绿叶,俯腰垂枝,仿佛在接迎着我的到来。放眼望去,不远处青山翠,隐约中看见一簇簇似火的颜色那可能是山上的映山红或是那带刺的野玫瑰吧,这就是母亲的故乡。我在心里默念着,妈妈,女儿看你来了。

  来到这风景秀丽的地方。几个小时的车马劳顿,自踏上这田间小道,迎着那和煦的且带有泥土气息的春风,风里混着青草和各种花的香味,我的疲倦一扫而光。好象立刻就能见到我亲娘似的如痴如醉。眼看就到姨娘的门前,我几个箭步,来到姨娘家,姨娘早就在门前迎接了;见到我,姨娘竟然像个孩子似地泪水流了下来;当时的情景用十年九不会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我感觉到亲人之间的那种亲情的温馨,哪种久别重逢的激动;以至于像喝醉了那样有点神志恍惚,好像见到我的母亲一样。也难怪,我的姨娘那神态,那举止,和我母亲几乎没有两样。我也禁不住泪流满面,这是见到亲人激动的泪水。

  不知不觉的天色已晚,月亮也探出出了半边的笑脸,漫天的星星也在眨着眼睛催促我去休息,我哪能睡得着,辗转反侧,我还是爬上姨娘的床,姨娘也和我一样就这样我和姨娘拉起了家常。我和姨娘拉得最多的话题还是离不开我的母亲,姨娘说:你母亲这辈子太苦了,人说黄连苦,你母亲的命比黄连还苦;是啊,作为长女的我,我除了亲眼目睹母亲的艰难以外,对母亲的苦我感受最深;母亲所吃的苦是一般常人都难以承受的。

  母亲三岁就失去了生身父亲,我的外婆一年多后又改嫁他人,从此母亲来到她继父家中,受尽了虐待,没办法,外婆只好将我母亲送到娘家弟弟家寄养,说是寄养,和童养媳差不多吧,小小年纪烧火做饭带孩子什么都干,因为母亲的舅舅家也很苦的。话说回来比在继父跟前好多了,最起码不受打骂了,好歹还有母亲的外婆呵护着。母亲吃尽了苦头,也练就出了坚强的性格和能非常吃苦耐劳的精神;

  曾经听外婆说过我母亲的婚事,那是一桩差点送了母亲性命的婚姻,母亲18岁这年,已出落得花一样的美女,这方圆几十里都知道我母亲是一位既能干又貌美又稳重的姑娘。这年母亲在公社被评为劳动模范,就在母亲拿回劳模奖状回家的这天,母亲的继父强迫母亲嫁给继父的侄子,一个品行不端的人,母亲断然拒绝,继父大发雷霆,母亲以身抗命。悬梁自尽,幸好被我父亲

  发现及时救下,自此母亲又走上了另一条泥泞的坎坷路;父亲和母亲结合后,为离开那曾使母亲绝命的伤心地,他们辗转大江南北最后来到江南宣城,初来乍到,没有立锥之地,举目无亲,在哪个吃喝靠计划的年代,父母又没有户口,口粮没有一粒,生活极度困难;母亲就给附近农村人放羊,在山上开垦荒地种菜,给富足的人家洗衣服;渐渐的宣城的工业兴起,父亲进了工厂,母亲做起了家属工;曾记得母亲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在我出世的时候家里穷得连一块襁褓布都没有,那时我的爷爷刚去世,奶奶家里有左邻右舍送的布段孝丈,妈妈提出要一段布给我做襁褓,奶奶说:生个丫头还好意思找我要布,丫头要穿到外婆家十岁,母亲只好含着眼泪拆了一件她自己的衣服将我包裹起来,因为外婆家离得远,家里又穷,母亲生我的一个月子也不知哭了多少回。

  我记得我母亲生我二弟的时候我已经八岁了,当时的情景,我隐约记得些许,那时正好是什么四清运动的时候,爸爸成天的在厂里。忙得不着家。那天妈妈刚生产,家里除了就我和大弟,

  那就是妈妈和刚出世的二弟了,当时的情景说出来比电影里拍得还惨,一个床上睡四个人我和大弟正在同时过着天花,都还发着低烧,我和弟弟要喝水,母亲只好拖着血淋淋的身体起来给我

  们倒水喝,我看见母亲的眼睛在流着泪水。我真恨我当时为什么那么不懂事,应该我起来倒水的,难不成是发烧烧糊涂了吗?母亲生产不到三天,一应的家务是全包了,父亲成天的在厂里“大跃进”······。

  渐渐的我们五个人都上学了,见家里这么困难,母亲又这么辛苦,我刚上初中就对母亲说我不上学了,在家帮你一把吧,在说像我这么大的女孩子有很多都没念书的,母亲听我这样一

  说,二话没说就伸手打了我一巴掌,记得当时我被打的一刹那,感觉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特觉得委屈,因为我长到十几岁母亲还从来没打过我一巴掌,其实母亲也后悔莫及,打过以后我

  看见她背过身去用衣角擦着眼泪;妈妈说:家里的事,不是你烦的神,你只要把书念好就行了,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虽然那时的条件是那么的差,我们兄妹五个没拉下一个不念书的。母亲经常对我们说,只要你们好好念书,我再吃点苦都值得,书念好了,你们将来就不会象现在这么苦了。为了我们念书,有一回母亲在浇菜园的时候脚被蛇咬了腿肿的很粗还发亮,她都舍不得休息一天拖着受伤的腿继续做着事。

  最难忘的事也是我最后悔的事,我在新华书店看到一套数学书,要十多块钱,记得当时我爸爸的工资就拿四十几元。我在家里轻描淡写地提了一下,说真话也不打算买的,可是母亲在我

  说过这话的第二天中午递给我十几元,我知道家里难推辞着不要,妈妈说:我们少吃一餐不要紧,但你们需要的书不能不买。就在当天的晚上,母亲晕倒在地,我们这才知道母亲不止一次的

  去医院卖血,至今想起来,我的心还象刀绞的一样疼痛······。

  母亲不但能吃苦耐劳还乐于助人。尽管我们自己的日子这么难,但凡有要饭的来到家门口,

  不管老少,母亲都要盛上一碗饭还夹点菜给他们,有时年轻的要饭来,我说过年轻的也给啊?母亲总是说,他们既然来要饭,肯定是迫不得已,谁愿意低眉受冷眼啊?我想也是。受母亲的影响,要饭的来家门口,我也总是学着母亲的样多少给点。

  还记得有一回一个过路的孩子在被送往医院时候已经呈半昏迷状态了,母亲见状赶紧的叫住了这家人抱过孩子,使劲的在孩子的颈部背部刮起痧来,不一会孩子醒了过来他的家人是千恩万谢,后来还买了礼品送来,尽管我们见着人家送来好吃的看的口水直往肚里流,母亲硬是没要,说谁还没个难处,举手之劳不用谢的。

  母亲的一言一行无形中给了我们最好的精神食粮,我最敬重母亲的品德。1983年宣城发大水,奶奶得了中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母亲亲自将奶奶接到我们家来,端屎端尿从不嫌弃,看奶奶过去对妈妈那么不好,我气恨的对母亲说,你难道就不会生气吗?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母亲总是说,她是上人{长辈},她对我不好是她的事,个凭各的良心,天在头上,人不知道菩萨知道。我真的很佩服我的母亲,心胸是那么的豁达。

  平常我们都感叹,人到底是为什么活着?我的母亲她生来没有一天是为她自己活着的,她的一生都是为别人和他的儿女们而活着的。不是吗?经常性的我半夜醒来总是看见母亲还在灯下为我们缝补着,抹黑夜起三更那是她的习惯了,尽管她总是一脸的倦色······。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母亲已走了四年多了,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她老人家,我一直都没走出失去母亲的哀痛,尽管我也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在闲暇的时间里,这种思念会格外的强烈。我把这些思念写出来,既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也借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下页更多关于歌颂赞美母亲的文章

  歌颂赞美母亲的文章篇五:母亲

  我人生中最崇拜的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我母亲。

  也许有人觉得我这样把一个伟人与一个默默无闻的家庭妇女相提并论,有些不妥。但我还是坚持这样,因为那是我的信仰,他们都是影响我一生的人。

  我崇拜母亲,在我眼里,母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既熟悉、又陌生。母亲是我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母亲不仅是我人生信念的一面旗帜,还是一部爱不释手的大书。我允吸着她的乳汁长大,她教学我走路,教我学做人。从我蹒跚学步,再到我长大成人,母亲就像一座指航的灯塔,指引着我,前进,前进。

  我崇拜母亲,崇拜她的人格魅力。是因为她的人格力量就像一个神秘的磁场,她用大爱温暖了她的世界,用无私写就了生命的辉煌。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母亲的爱之伟大,让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验证这种爱是值得的。

  母亲是河南济源人,七岁时随姥姥逃荒来到山西。母亲从小失去父亲,有个哥哥患小儿麻痹,头脑异常聪明,据说会用双手打算盘,不幸英年早逝。母亲还有个妹妹,七个月大时在逃荒的路上被人从她怀抱里抢走,那是母亲一生的痛,是她一生的遗憾,也是她一生也没忘记寻找的亲人,这个愿望在她临终都没能实现。

  母亲像一朵开在田野的苦菜花,从小饱受了人间的苦,失去了父亲和哥哥,又丢失了妹妹,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和姥姥相依为命。因为家里穷,没有上过学。但据母亲说她曾上过一年的学,姥姥后来解释说,小时候,只是在闲暇的时,曾跟小伙伴一起去学堂旁听过课。从真正意义上讲是不算上过学的,但母亲还是认真地坚持说自己上过学,也许那就是母亲一生的向往吧。

 

  母亲是个极聪明而又睿智的人,这可能和她从小生活环境和条件有关吧,从小没有父爱,姥姥又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孤儿寡母的还是逃荒出来的人,在当地自然会被看不起。但是在那种环境下生存的人,却在以后能表现得如此出色,对我来说至今仍然是个谜,我曾试图研究过母亲,研究过她的个性形成,研究过她的聪明睿智,研究过她的人格魅力,也许对她至今还是那样的陌生。

  母亲一生哺育了我们姊妹五人,三女两男,我上面有三个姐姐。我的父亲十七岁参军,十八岁火线入党。曾是刘邓大军二野的战士,立过十几次功,仅特等功就四次,可以说战功赫赫。那时候立功不像现在,加个班、多干点,就能立功。每次立功,那都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部队都是连级干部了,后来因曾对他有恩的二爷病重,从部队带了些转业转业费,回乡为二爷治病,转业后一直从事医疗工作,和母亲结婚后教母亲识字学医。

  “”开始后,父亲成了走资派,也是邓小平的黑爪牙,当时就被揪出来了。但也是因为父亲的工作特殊,才在当年幸免于难。父亲是个老好人心地善良,与世无争,凡事不多过问也很少与人计较,从不会勾心斗角。对待来看病的群众就像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一生可以说就是研究学问、医术的人。也正是父亲的这种个性,在“”时救了父亲,父亲在解放河南登封时,立了战功,他的老首长邓小平亲自点名在庆功会上对他大加赞赏予以表彰,还同他拍照留念,他一直以此为荣,并珍藏了那张照片,也许正是因为当年和老首长邓小平之间关系的缘故,在“”期间被打倒,留下了险些被残害致死的祸根。

  那年造反派听说我家有父亲和邓小平拍的照片,就大肆做文章,说当年我父亲和老首长关系密切,还有留下很多老首长的罪证。于是造反派就准备搜出罪证,一是想向上报请功,二是对父亲残害。当时父亲被关押,就只等搜出罪证,就对父亲下手。因为父亲一生积德行善,从不计较得失,在当时医疗条件特别差的情况下,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白天黑夜,只要群众有需要,从来不摆架子,步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为群众看病,就是家常便饭,拯救了不少群众的生命。母亲也贤惠善良,经常对穷人也照顾有加,从来没有对群众看不起,使不少群众感恩戴德。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恰巧在这次抄家行动之前,因造反派中有一群众家人曾被父亲多次救过,于心不忍,于是悄悄把造反派的抄家行动计划告诉了我母亲,母亲一听事态严重,就偷偷跑回家把照片找出销毁,又急忙找人给父亲通风报信,让父亲逃跑。造反派在抄家未果回来时,又看见父亲已逃跑,于是找到母亲要人,母亲反而据理力争,说人是你们带走的,我还准备向你们要人,你们却倒打一耙子,向我要人,于是造反派恼羞成怒,把我母亲五花大绑押到县城。并组织了上万人开会批斗,其目的是想把母亲吓到,把照片、罪证和父亲交出来。但是没想到母亲虽然是个小女人,但却临危不惧,趁看押人员不注意,夺过看押人员手中的大刀,往自己的脖子上一架,以死相逼要求辩论。台下的群众为母亲的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所震服,一致喊着口号要求听辩论,造反派无奈,只好把批斗会改成辩论会。本来,那些不可一世的造反派就根本没把一个没文化的逃荒女人看到眼里,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和我母亲的辩论中丢了人。面对台下的上万名群众,母亲慷慨激昂,直把造反派辩的哑口无言。造反派的头目没想到在小阴沟里能翻船,觉得丢人,宣布解散批斗会,哪知道母亲竟是不依不饶,反而理直气壮地向他们要人,并要求当场宣布抄家原因和结果。造反派哪里肯丢这人,况且和老首长的照片曾有人在我家里见过,千真万确,同时他们也不愿意放过这个立功受奖的好机会,但群众要求强烈,只好无奈的答应第二天继续辩论。其实,那只是造反派的缓兵之计,当晚他们一面派人去我家再次寻找证据,一面又去调遣能言善辩的高手和我母亲对峙,但是我母亲已胸有成竹,照片已销毁,不怕他们能找出什么新证据。第二天依然据理力争,造反派这才领教我母亲的厉害,但还是不愿丢人服输,闹得造反派下不了台。又连夜从临汾调来辩论高手,依然没有辩过我母亲,只好悻悻的宣布我父亲无罪。但不巧的是,过后不久,我父亲便被再次抓回,经过一段时间的毒打、折磨,也没有得到什么新证据,只好把我父亲放了。

  造反派真是感觉我母亲就像一块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也找不到父亲的什么证据,于是,就想办法解除我母亲的公职,把我家下放到农村。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在农村,经常听到别人说母亲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女人,但我总觉得,母亲虽严厉但也很慈祥,也许当时还不大懂他们所说的厉害的内涵吧。我家被下放到农村后,母亲也回了家,当时我们家就住在村里的一孔破旧的土窑洞里,一张小炕不够睡一家人,姥姥和姐姐就在别人家借宿。后来姥姥就进城把他几十年辛苦靠织布、纺线打零工积攒、置办的家业给卖了,我们家靠着姥姥的支助,在老家修起了五间房屋,那时候城市里的房屋不值钱,再加上下放农村浪潮根本就没什么人买房,姥姥把县城里临街两孔窑洞和三间房只买了九百元,在农村修屋建房也不够用。修房时,父亲也经常不了回家,因为公社离我家有六十里山路,要步行翻两座大山才能回来,来回很是不方便。家里要盖房的基础工作就要靠母亲在家里操持。那时候是大集体,要准备盖房用的材料,必须等农闲的时候才能找亲朋好友来帮忙,盖房用的木材是买不到的,只能靠自己找人在山上砍。分布在几座大山,几十里山路,来回转很费时费力,为了不麻烦别人减少用人次数,母亲就让找来的人尽量把木料就地伐倒,自己慢慢扛。五间房子所用的木料,除了大梁,只要一个人能扛动的木料,几乎都是母亲扛回来的,绵延几十里的大山深沟,经常有狼群出没,毒蛇相伴。有的地方是在深山里,悬崖旁,根本就没有路,母亲一路披荆斩棘,就是那样坚强的把修房所需的材料像蚂蚁搬家一样搬回了家。有一次上山扛木料时,摔了一跤,连人带木料从山上滚下来,把自己的两颗门牙碰掉了,但母亲也毫无怨言。当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母亲把所有的材料都备齐后,村里的人们都震惊了,有些家庭劳力也不少,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没有干成的事,一个初来咋到的城里女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然能备齐五间房的用料,不可思议,不可小觑。村里人佩服我母亲的毅力,从此以后,母亲在同龄人中有了个绰号,其实也不算绰号,只是一种开玩笑的称呼“母牛驾辕”。意思是就像当年几匹马拉一辆的大车,其中驾辕的马必须是身强力壮的地高头大马,才能驾住辕。可能是村里人怕把母亲称为“母马”不好听吧,叫“母牛”也有老黄牛的意思。有的人甚至和母亲开玩笑,让他的孙子叫我母亲叫“爷爷”,可能真是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母亲当时的举动让当地人觉得不可思议吧。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看见和蔼、可亲,又经常能做出让人震惊而又敬佩的事情的人。我从小到大从没见过母亲忧愁过,经常是乐呵呵的,信心满满的。就连我们家当年修房子蹋饥荒,有时连吃饭都断顿的,然而,在别人眼里我们家总是过的那样幸福、美满。那时候,村里人知道我父亲在外工作,经常从我家借钱,岂不知我父亲每次发了工资还要还饥荒,光养活我们一家八口人根本不够。但是村子里的人只要是缺钱了都来找我母亲借,只要是他们的事情很着急,我母亲也是来者不拒,有时候家里没有了,母亲总是让来借钱的人再过几天来拿。母亲在当地的威望很高,信誉也很好,所以,只要知道谁家有钱准能借出来,母亲总是这样东家挪西家借,帮助着乡亲们渡过一个个难关,我当时也真不知道我母亲帮助别人的钱,都是自己从另一家借来的,又借给这一家。以至于不知情的人都以为我家很有钱,有难事就来我家借,似乎我家开了银行似的。

  在我的记忆中,虽然我家日子过得很紧,但是我从没有看见母亲为钱发过愁,无论生活条件有多苦,她总是毫无怨言,不急不躁。母亲的为人处事至今令我折服,几乎所有认识我母亲的人都很敬佩她,村里谁家有些大事小情都找母亲调解,所以在村里甚至老家一带母亲是个公众人物,也留下了好口碑。有时大队干部有什么事情也来和我母亲商量,她总是能把一些比较棘手、敏感的事情处理的皆大欢喜。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与人为善,乐呵呵的样子,几乎没有和别人吵过架。虽然对我们生活上也倍加呵护,但她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要求都很严格。可能我属于那种没事找抽型的人吧,我几乎是在母亲的棍棒下长大的,有时候总感觉母亲老和我过不去。母亲说,她一生除了姥姥,再没有什么亲人,她需要她的儿女成为她的依靠,成为优秀的人才,不能因娇惯而养成影响一生的坏毛病。就像你喜爱的花,就要不断地给它浇水拔草,修剪枝叶,让它更加茁壮的成长。但修枝剪叶,必定会痛的。在我的印象中母亲狠狠的为我修过三次枝叶,让我觉得很痛,甚至很痛苦。第一次是我小时候学抽烟,一开始家里人不知道,后来我就从家里偷卷烟出去和别人换旱烟抽,被母亲发现了,当时我才八九岁,把我一顿好揍。第二次是我十岁那年学会了赌博,因为后来母亲经常偷父亲药箱里的钱去赌博。记得很清楚,那是个大年初一。那时候村里人发压岁钱都是一毛,两毛的。我们家大方,一元的大票,在那时候一元钱在小伙伴中严然是大款的感觉。那一年赌博上瘾后,大年初一,吃完早饭,早早的来到村里的赌场,心想好好的玩两把。但是,即便是过年也没给自己带来好运气,不一会,便输了三毛钱,心里顿时觉得有点慌。其实我知道按照我们家庭的规矩,这一元压岁钱第二天是要如数上缴国库的,只能拿着臭美一天。别人家的孩子虽然钱少,但那是实在的盈利,我的钱是过路财神,不由自己支配,泡沫经济。但是村里当时赌博有个规矩,就是参赌的钱,赢家在输家要退场时,如果找不开,视为自动放弃。开始时只输了三毛钱,那时放弃的话,真能保全自己。但是,赌友们一直鼓励再玩会,说不定还能捞本,也是贪心吧,抱着侥幸心里,继续赌,又赌了一会后,一算帐,输了六毛,事态严重,经验告诉我凭他们的经济实力,估计还是找不开,必须立即停止,一问赢家能不能找开大票,赢家失望得数数手里的钱,摇摇头说找不开,按照规矩我就可以不付账回家了,正窃喜准备开溜的时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坐在临桌的赢家哥哥,一听是六毛钱,便说别急,咱俩凑,给他找。我一听能找开,怕急了,撒腿就跑,但是没跑远,被人抓住,乱打了一顿,最终还是把一元钱找开了,哭着回了家。家里大人一听学会赌博了,就没客气,父母一齐上阵,把我打的屁滚尿流,那顿打同我学抽烟那次打差不多,基本上都属于那种刻骨铭心的红色预警级别吧。从那次以后我再也不赌博了。也许就是大年初一挨两次打,刻骨铭心的缘故吧。从此,赌博与我无关,到现在都不赌,而且听见麻将声我就头痛。玩纸牌,看见就烦,有一种过敏的感觉,甚至都不愿意和经常赌博的人在一起相处。

  还又一次,是我家已经回城了,因为村里孩子进到城里经常被别人欺负,为了寻求保护跟着几个当时混得好的同学,经常在一起学抽烟,逃学去看戏。可巧有一天晚自习我母亲遇见了很喜欢我的数学老师,两人便聊起了我的学业,老师对我的评价还不错,但老师突然想起来那天晚上他去辅导数学时没看我,于是关心的问我是不是病了,怎没没去上自习?也许是天意,那天去和同学逃学去看戏时,正好看见我的那个靠山同学在进门时从别人兜里偷出了几张钱,本来心里就觉得害怕,不想跟他玩了,回到家就忐忑不安,急匆匆准备睡觉时,母亲黑封着脸把我的耳朵揪住了,问我干什么去了,我硬着嘴说去学校了,但想起那个同学偷人本来就害怕,再加上母亲的严刑拷打,我终于承认了逃学看戏,并毫不保留地供述了那个同学偷人的事情和自己的担心。母亲气急了,那次我感觉她不是在打我,而是在打别人家的孩子,毫不客气,下手之狠,令我心惊胆战。从那以后母亲经常不管有多忙,每次放学时都在校门口等我,如果看见那个偷人的同学要叫我和他玩,母亲就喊我一声,我便借口说我母亲来了,就和我母亲一起回家。时间长了,我放学就和别的同学结伴,他也就不带我玩了,就很少和那个同学来往了,很庆幸,就这样我摆脱了那次堕落的机会。如果说不是母亲那次及时的修理,和每次去学校默默的接送我,我想当时真的摆脱不了那帮坏同学的纠缠,后来他们都一个个的锒铛入狱了,也许真是天意,我感谢母亲的那次发现,感谢那次的修理。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母亲对我的爱之伟大,伟大的让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和认真做人,去回报,去验证这种爱。

  我还看见母亲打过我弟弟。母亲其实很少打弟弟的,小时候一般教育弟弟就是靠杀鸡儆猴的办法教育。因为我大,毛病也多,每次修理我时母亲总是喜欢把弟弟叫到现场观摩,让弟弟在我的惨痛中吸取教训,弟弟也很聪明,因为有我这个反面材,教基本上能做到举一反三,所以弟弟小时候几乎很少挨打。很长时间以来,我总是怀疑我不是母亲亲生的,弟弟才是他的亲儿子。终于在弟弟二十三岁的那年,正月初二我看见了母亲打她的亲儿子,那是因为弟弟后来也偷偷儿地赌博,那天早上,我看见弟媳眼睛好像有些红肿,跟母亲说着什么。我和弟弟、孩子们在客厅悠闲地看着这电视,突然母亲怒气冲冲的手里提着一只鞋进来,二话不说,劈头盖脸地朝弟弟打来,我慌忙把母亲拉住,母亲怒不可遏,喝令让我坐到一边去。母亲哭着,数落着、打着、结结实实的轮着鞋底把弟弟修理了一顿,后来在询问中我才知道,弟弟大年初一去赌博,不但把自己的钱输了,而且还把他孩子的压岁钱输得精光,弟媳说了几句,他便还动手打了弟媳。唉,看来母亲大人是不论亲疏的。只要是触犯了家规,不论何时何地,都不客气,直到现在,侄子每每说起它看见奶奶打他爸爸时,弟弟羞涩的神情,我总暗暗地觉得好笑。

  七九年,父亲收到老首长的回信,信中老首长邓小平对父亲当年的英雄事迹给予肯定,并希望父亲再接再厉,为祖国四化建设再做贡献。接到老首长的回信后,我们举家欢庆。随之,大队、公社领导都相继前来祝贺。县里也非常重视,我们家很快就落实了政策回城了,告别了家乡。

  政策是落实了,进城后,我们家也没有地方可住,租住在别人的房子里,后来母亲的政策也落实了,但是有个条件,必须回乡镇工作。当时姥姥年纪也大了,家里就剩下姥姥和刚十多岁的我和弟弟,母亲为了照顾我们,放弃了落实政策的待遇,在城里打工照顾我们。直到我们家后来情况好转,我们相继参加了工作,父亲也调回城工作,解决了待遇,我们家也搬住到老干部楼。在那里,消停下来的母亲也没有清闲下来。母亲的人格魅力,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无论在哪种环境下,她的身边总是会迅速的聚集很多的人,有很多的朋友。搬家后,她很快又结识了一大帮子朋友,其中有很多是有喜欢打麻将的阿姨,在和母亲相处的日子里也逐渐的不去打麻将,而是一帮子人,整天在一起做很多的事情,只要谁家有事,一帮子人都去帮忙,就像一个帮扶组织。也忙于调解别人的家事,有时候母亲忙起来经常半夜才回来。第二天总是高兴的唠叨着如何才把谁家的矛盾化解了,经常和她一起相处的阿姨,都喜欢称她为“第二社区区长”,后来我才知道她们说的第二社区,就是他们自发的民间调解组织,她们的一帮子阿姨里,有很多是领导干部的家属,还有法院院长的家属,就连法院院长家的很多事情母亲也照样的调解,后来那帮子阿姨又戏称母亲是“二院长”,意思是说,院长是管法律的事情,母亲是管家庭的事情。进城后母亲依然坚持着农村乐于助人的习惯,谁家经济上有难处几乎都来我家找母亲借钱,岂知母亲还是东家借来帮西家,西家借来帮东家,很多阿姨都以为我家很有钱。以至于阿姨们给我们介绍对象时都说我们家庭条件好,惹的介绍人不断上门。其实我母亲就是一个爱的使者,助人为乐的中转站,凭借她的良好信誉和人格魅力传递着大爱,温暖着身边的世界。只要是能够尽力的帮助别人,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幸福的事,她总是乐自不疲,不求回报。在小区,母亲还有一个绰号“大众总管”当时小区有很多的双职工,有时候加班孩子没人管,就放在我家里,下班回来没开水就拿只暖壶在我家里打水。有的人甚至经常把家里的钥匙放在我家里,夫妻俩谁先回家就到我家里来拿钥匙领孩子。回城后,母亲依然没有忘记农村的朋友,我家经常有农村的人来吃饭,基本上是每天都不断。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乐善好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她一生活得很充实也很快乐。

  母亲是一个坚强的人,在我的记忆里,从没见母亲流过泪;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到哪儿干到哪儿;母亲是一个节俭的人,从不浪费一粒粮食一分钱;母亲是一个乐善好施,只要是有求助于她的人,她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母亲是人格魅力超常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有很多人聚集在她的身边,她总是用她那强大的人格魅力去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身边的一切;母亲是一个智慧的人,虽然她没上过学,但她说出的一些话,常让我感觉是至理名言。母亲的一生是坚强的一生,是乐观的一生,好强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是乐善好施的一生,是勤劳幸福的一生。

  她一生坚强而不气馁,艰辛而又乐观,总是把内心中的痛苦深深地隐藏,用微笑和坚定面对生活,再苦再累她总是用睿智和笑容去诠释,用坚定去回答,大爱就是她追求的目标,幸福就是她实现的价值,我为有这样一个好母亲而自豪。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搬迁了三次,其实在我没出生之前还有很多次,只是我不记得。我记事起是在老家农村,后来进了城,再后来我们举家搬到了临汾。姊妹几个人都在临汾,就是我一家人在侯马。母亲把家庭的指挥中心也搬到了临汾,虽说母亲在临汾,但他依然能凭借着当时的现代化工具对我进行遥控指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可能是从小就对母亲尊重有加,抑或是被母亲修理的吓破了胆,反正我是听见母亲说话是害怕的,甚至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年轻的时候喜欢睡懒觉,但母亲似乎总有感觉,只要是睡懒觉的时候,母亲准会给我打电话,她能总能从我的声音中准确的判断出来我是否起床了。所以即便和母亲不在一个城市,但我始终也没有体会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由的感觉。母亲总是在无时不刻的遥控、关心着我的生活、工作。母亲对我生活上倍加呵护,但对我的教导是非常深刻和严肃的。她对我的生活和学习要求都很严格,母亲长期不厌其烦诚恳的坚持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从小就锻炼自己的独立性。每当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总会鼓励我说:孩子,别怕!生活、工作中不出点乱子,不遇到点麻烦事是不可能的,人的一生不可能都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只要你用心去做,认真的去努力,仔细的去思考,会有解决的办法。困难和挫则就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每一次经历都是对你人生的历练和考核,你也会在经历中成长、成熟的。母亲就像是天生的哲学家。在我眼中是一个胸心广阔,啥事情都能容下去,心胸比海还大,比天还高的人。。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她在,好像很踏实,很安全的感觉。因此,我成了一个在困难面前不灰心,在成功面前不骄傲的人,每每我的生活上出现困难时,我都会想起母亲。我对所处的遭于和挫折也就释然开怀,泰然处之了。

  母亲既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也是个张弛有度、开朗活泼的人。严肃的时候,不但我对母亲害怕,我们全家人都怕,虽然后来我们都长大成人了,母亲也感觉到放心了,母亲也不再骂人,更不再打人,母亲变得更加慈祥和蔼。但是包括姊妹五个、媳妇、女婿都怕。母亲从来没有和媳妇、女婿红过脸,甚至连他们重话都没说过,但他们也都怕,什么原因我至今都弄不明白,这也是母亲的神秘之处。我曾经问过妻子,为什么要怕老太太,她说不知道,也说不清,在她眼里老太太几乎是没有可挑剔的,只要是看见你有心事或有什么难处,她总是能看透你的心事,她总是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默默的把事情做好,然后再告诉你说什么事情已经处理好了,让你不由得敬佩,所以害怕。母亲就是这样一个能洞悉一切的人,在你不知不觉中把一切问题解决、化解的人。活泼的时候,她也很会调节气氛,放大快乐。即便母亲年纪大了之后,也不甘寂寞,特喜欢玩,姊妹五个人加上两个媳妇,挤在一张大床上把母亲围在中间。回忆着过去,谈论着家事,逗得老太太笑得前仰后合,像个小孩子。趁着老太太高兴的劲,几个挨打多的趁机声讨老太太一顿,她也乐得她给你承认个错误道个歉,看似其乐融融的媳妇们也借机讨上两句便宜。整个家庭其乐融融,和谐幸福。母亲和两个媳妇的关系处得总是那么好,以至于上街时别人经常误以为是母女,而不知是婆媳。母亲还总是乐于调侃说,两个媳妇真傻,对自己这样一个疯疯颠颠的婆婆也是如此的真诚、实在。

  记忆是点滴的,零散的,却又是清晰的,明亮的。每每回忆起母亲的点点滴滴,和她在一起总会把幸福和快乐放得很大,很大。世界上也许没有哪种爱可以有母爱的沉重,而且能不求任何回报的坚持那么长时间也不知疲倦:如果有一天世间所有的爱和温情都像熊熊大火一样,在时间的轮转中没有温度的熄灭了,那么最后一点星火注定是母爱,可能“死灰复燃”地拯救整个冷漠的世界。母亲是一个很会调节气氛的人,也很会取乐的人。家里有母亲温暖的味道,而那种味道会让我深深地身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二零零三年,一个清晨,当我刚准备去参加考试,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说母亲昨晚吐血了,接完电话,收拾好后刚准备动身去看母亲时,母亲怕耽误我考试,又让家人打来电话说,大夫检查了说不要紧,母亲叮嘱让我别着急,先考完试再回去。妻子早已耐不住安排孩子和家里的事情要去看母亲,我在忐忑中考完了一场试后急不可耐地给妻子打电话,询问母亲的病情,为了让我放心的考试,母亲接过电话,开着玩笑说,别着急,没事,老娘就是要走,也要见着我的宝贝儿子再走,你就安心的考试吧。母亲为了让我安心考试还把妻子也打发回来,陪我安心考试。

  第二天还有一场考试,晚上还在想明天考完试就去看母亲,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当天夜里,母亲再一次吐血了,半夜接到电话,一路上妻子已哭得成了泪人,进的病房看见母亲的病床、被子地上到处都是鲜血,还是查不出问题,母亲清醒后,看见我来了,嘴角还流着血,努力装出微笑的样子,说看看,老娘不争气,害得你考不成试了,转身看见妻子在哭,笑了一声,憨媳妇,死不了,别哭了。经过多方检查,还是查不出吐血的原因。于是,决定第二天手术查找原因。手术终于找到了吐血的原因“门脉高压”导致血管破裂。母亲拖着虚弱的身体,挺过了死神的邀请。

  之后,恢复期刚好遇到非典,当时临汾市重灾区之一,母亲就在我家住,为了及时方便和临汾的姊妹联系,母亲专门配备了手机,每天都在通话中了解关心着每个家的情况。因为她身体虚弱,不让她出去,时间长了母亲就憋不住了,看见妻子要买菜,悄悄地跟着和她一起去,妻子不好意思让她回去,跟了一次就有两次,妻子也怕我说她,就悄悄的让我和母亲谈话,母亲答应不去了,可是每次它都装着上厕所的样子,就像一个缠人的小孩子,在门口等着妻子,一看见妻子要出去,就要跟着走,为了讨好妻子和妻子出去时,总给妻子买些喜欢的东西。后来他们的阴谋被我识破,我马上把情况告诉姊妹几个,电话中群起而攻之,把母亲教训了一通,虽然她再也不敢和妻子悄悄溜出去了,但还是和我结下梁子,后来还和妻子合伙欺负过我呢。唉,真没想到妻子也竟然会随着母亲叛变。

  十个月后,母亲的病亲病情恶化,发展成了肝癌。知道这一噩耗使我顿觉天就像塌下来一样,难以置信,慈祥的母亲将不久要离开人世,母亲很喜欢吃妻子做的饭,妻子不顾一切地放下经营的生意,专祠母亲。每天都是儿孙满堂的几个月中母亲渡过了她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按说母亲懂医,她应该知道癌症的临床表现,但她从来不说。有时候还鼓励伺候她的妻子说,你好好伺候妈妈,等我好了,我帮你一起做生意挣钱去。到现在妻子都没闹明白,母亲临终是否知道她得的是癌症。

  母亲的最后几天是我和弟弟陪着一起渡过的,癌症到最后很痛,但母亲很坚强。不时的撕着嘴,还装作没事一样和我们说着笑话,只要身体状况稍好点,经常护理她的几个大夫、护士,总喜欢来到她的病房陪她聊聊天,关心的询问着她的病情。那些大夫、护士的很多情况她都知道,母亲也没有忘记关心来看她们,不时的问这问那,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了解了那些大夫、护士的情况,也许母亲还是人格魅力的原因吧,一个谁见了都容易信任的人,也难怪那些大夫、护士也乐得把自己的事情讲给一个老太太听。

  母亲去世的时候,天特别热,时而昏迷时而清醒,到最后是可能身体特别困乏,总喜欢让人抱抱,我和弟弟轮流着把她抱在怀里,看着母亲瘦骨嶙峋的样子,想着当年坚强,自信,乐观的母亲,母爱是一条婉转而清澈的小溪,流过闪光的芳草地,坦荡地注入我干涸的心田,泪水不由的滑落,母亲总是艰难地举起无力的手,为我擦拭着留下的泪水。嘴里无力的发出微弱几乎听不到的声音,只能从蠕动的口型判断出,不哭,不要哭。

  是夜,静,静得出奇,我抱着母亲,缩卷成一团的母亲在嘴里不断发出的不哭,不哭,到最后只见母亲嘴微微的颤动着着,我知道母亲还是在说着不哭,不哭,最后,母亲的口型永远定格在发出的不哭,不哭。

  生命对于母亲已经结束了,而我对母亲无尽的思念似乎刚刚开始。母亲最终停止了她的呼吸,停止了她在我心中的伟大的会呼吸。我不知道我想向在天之灵的母亲倾述些什么,我知道的是,没有了母亲,我的心灵像巨大的车轮碾过一样的疼痛和难过。

  母亲走了,当她的遗体抬出病房时,在场的医生、护士都不愿意看到这位坚强的太太离去,他们流着泪,转过身去,为母亲送行。

  母亲走了,母亲默然地回归了泥土,成为原野上一座兀立的荒冢,她把坚强留给了这个世界,她把大爱、幸福、无私、快乐、留在了世界,遗留在尘世间的儿子要她立一座碑,这个碑像一座巍峨的高山,矗立在儿子苍凉空旷的心野上,矗立在儿子奋发向上的高山上,直到江河倒流,群星坠落,母爱的丰碑永远不会在我守望的旅程上坍塌。

  一道闪电划过长空,滂沱大雨骤然下起,呜呜咽烟的,母亲您一路走好。

  歌颂赞美母亲的文章篇六:母亲

  吃过午饭,我又习惯性地到隔壁阅览室拿些报纸杂志翻看。不经意间,看到了《解放军文艺》杂志上一篇写回忆母亲的文章,它一下子拨动了我的神经,触及到了内心珍藏着的最温暖的情感记忆。一直以来,不知什么缘故,只要在书刊杂志上看到这类文章,我总是迫不及待地阅读一遍,如获至宝,细细品味其中的感情,很惬意,很有种满足感,也便很自然地想到了在千里之外河北老家的母亲,一下子特别想回到她身边,看看日渐苍老的母亲,陪着她说说话聊聊天。

  之所以对母亲的想念与日俱增,可能是因为小时候曾经和母亲过的清苦日子,一家人温暖的亲情,还有以前听母亲讲过的她小时候所经历的苦,结婚后所受的委屈,以及从我懂事一直到现在亲眼看到的母亲为了这个家的日夜操劳。

  (一)

  母亲是个苦命人。1955年母亲出生在离家十几里路的一个叫西双的村子里,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妹妹。姥爷腿有毛病,不能干体力活,在那样一个主要靠下地干活挣工分吃饭的年代,全家八口人就靠姥姥一个人支撑着,可以想见日子过得有多困难。

  每次听母亲回忆她在家做闺女的那段日子,印象最深的就是全家吃不饱穿不暖。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楚记得母亲讲的她儿时艰苦生活的一些片段。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天灾人祸,国家经济非常困难。那时母亲只有七八岁,家里粮食根本不够吃,姥姥为了让孩子们填饱肚子,就去地里割野菜,切碎了和糠面混合在一起贴饽饽吃,或者是熬一锅野菜糠面粥。姥姥先坐在一边,让孩子们吃,母亲经常看见等他们都吃完了,姥姥就把锅里最后剩下的一点稀粥盛在碗里,偷偷兑上点开水,就算是一顿饭凑合过去了。

  最困难的时候,家里一点粮食也没有,看孩子们饿得慌,姥姥就带上大舅、大姨和母亲三个大点的孩子去地里挖野菜根吃,记不清母亲说的是哪种野菜了。因为实在太饿,大舅几乎是躺在地上,挖一个就吃一个,姥姥看了跟大舅说:文存啊,别都吃了啊,家里还几口人等着呢。母亲虽然还小,但她幼小的心灵同样能体会到姥姥说这话时的心酸与无奈。

  因为经常挨饿,小姨直到5岁才会走路,家里人都以为小姨瘫痪了,都为她发愁。其实那是长期严重的营养不良造成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养活全家,给姥姥减轻负担,母亲12岁就进了生产队。这个岁数就是普通人家的男孩子家里都舍不得让进生产队干活,何况是女儿。姥姥心里特别难过,怕母亲太小干农活吃不消,但母亲执意要去,姥姥就把母亲带到生产队长那里,求人家干活时多照看着点。看着母亲和一群比她高出半头的小伙子们一起走下地头,姥姥一个人站在田埂不住地流泪。母亲虽小但特别坚强,而且干农活上手很快,插秧、挖沟、抬土,一点不输给别人,这才让姥姥放了心。

  因为姥爷不能干农活,养活全家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姥姥一个人身上,除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要照顾全家老小。年复一年超负荷的劳作最终把姥姥身体拖垮了,在母亲13岁的时候,姥姥得了肺病,可家里哪有钱医治,她只能硬扛着,到后来经常吐血还坚持下地干活,母亲心如刀缴但无能为力,一年后姥姥撇下仅有5岁的老舅,撇下穷苦的一家人走了。

  听母亲讲她小时候的那些心酸的往事,那时我只有6、7岁,当时家里条件也很艰苦,每天的主食就是玉米面窝头,米饭和白面馒头很少吃到,但我依然想不到连饭都吃不饱的日子是怎样的一种艰辛,内心充满了对母亲的疼爱,当母亲流泪时我也在一旁默默地抹眼泪,劝着母亲。

  母亲在生产队一干就是近十年,为了给家里挣更多的工分,期间受了太多的苦累。小时候过年去姥姥家,每当路过村头的一条又深又长的大河时,母亲总会很有感触地告诉我这是人工挖的,她也曾参与其中。我似乎看到了身材单薄的母亲在天寒地冻的大冬天挖冻土抬土方,两只脚和鞋子都冻在一起了还要咬牙坚持的情景。母亲没有因为这些苦累而抱怨,相反这造就了母亲超出常人的忍耐力、意志力。特别是从我记事起,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母亲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的韧性,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她的那种毅力让我敬佩,让我感动和心疼。

  (二)

  1978年,母亲经人介绍嫁给父亲。年幼丧母,近十年没叫过妈,突然又有了叫妈的人,母亲对婆婆满腔热情,一心扑在婆婆身上想能找回亲如母女的那种亲情。但爷爷奶奶脑子特别老(老家农村的说法,意思是封建思想严重)。因为母亲家庭条件不好,从小又没了妈,家里没有父母撑着,爷爷奶奶就有些看不起,他们常把“没大人管,不懂规矩”之类的话挂在嘴边。那时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在一起过,还没有分家,爷爷奶奶是绝对的权威,爷爷脾气暴躁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听人讲是老太爷就这么一个传宗接代的宝贝儿子,给惯坏的。自从结婚进了门,母亲就一直任劳任怨,踏实肯干,对老人除了尊敬甚至有几分畏惧,孝顺的同时内心战战兢兢,生怕哪里做得不对惹来爷爷的责骂。由于母亲嘴笨,不会花言巧语,在几个妯娌中一直是干活最多但最受气的一个。

  童年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母亲经常因为被爷爷奶奶欺负而一个人流泪,不敢去说理,还得忍辱负重,继续默默为这个大家庭操劳。有时实在憋不住了,母亲便跟父亲唠叨唠叨,但父亲是孝子,一直对爷爷奶奶绝对地服从,怎么可能去为母亲说情,结果只能是夫妻两人偷偷生闷气,有时父亲怕母亲做得不好还要给母亲施压。长期在这样压抑的家庭环境里,母亲是多么地无助,她只有一个人扛着,自己受多大的委屈从不回家跟姥爷讲,她怕姥爷为她操心。从我懂事起,我就总是陪在母亲身边,陪着她一起流泪,在一边开导她,幼小的心灵里充满了对母亲的心疼,一个只有5、6岁的孩子除了这还能做些什么呢?小时候我内心里对爷爷奶奶是有些怨恨的,虽然他们对我还算可以,不宠我但也绝不横眉冷对,可就因为他们对母亲不好,有时我甚至气愤得想站出来替母亲出气,但那时太小,也只是想想罢了。

  虽然母亲遭受着公公婆婆的刁难欺负,但她内心对老人要孝敬的那种传统观念却根深蒂固,对爷爷奶奶始终是以德报怨。记得那时一到冬天母亲每天都去给爷爷烧火炕,怕老人晚上睡觉冷,但遇见爷爷心情不好,他就无缘无故把灶里的柴火一下子掏出来抡得满地都是,把火踩灭,还呵斥着:谁让你烧炕着?你烧柴火都不会,用那么费!每到这时母亲总是不吭一声把火点着继续烧。有时老头子不知是什么原因就找茬,直接把簸箕里的垃圾倒在我们住的屋里,还有一次竟把我们里屋门上的四块玻璃全都打碎了,甚至扬手要打母亲。面对这些让人难以忍受的委屈,母亲总是不声不响地忍受着,一个人生闷气,她也恨自己为什么不敢跟爷爷吵,可每次又总是很软弱地连话都说不出一句。

  记得一天早晨,父亲出去干活了,母亲一个人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很反常地把我和哥哥叫到身边,嘱咐我俩我们的衣服都在哪个柜子里,要我们听话。当时我并未感觉有什么异常。但那天晚上,父母大吵了一架,我才知道母亲感觉自己没有出路,绝望了,那天她准备好了一瓶农药,犹豫了一天,差点就那样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束难以忍受的痛苦。那一次我和哥哥紧紧搂着母亲哭了一夜,父亲也害怕了,把整瓶农药摔得粉碎。

  尽管爷爷奶奶对母亲的态度和做法一直没有改变,但母亲并没有因此而记恨,甚至连一句伤人的话都没说过,她一边受着委屈一边还在开导着自己:老猫炕上睡,一辈传一辈;千年大道走成河,多年媳妇熬成婆。随着爷爷奶奶上了年纪,变得衰老,慢慢需要人照顾了,他们对母亲的态度也有了些变化。母亲尽管嘴上有时还是会唠叨爷爷奶奶过去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但在行动上,她却又特别心软,用自己的善良,对老人格外孝顺,在几个妯娌中间是对老人最好的。

  记得我上初中时,那时爷爷奶奶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做馒头有些吃力了,做不好,每天下午放了学母亲就让我把刚出锅的白面馒头用布包好给爷爷奶奶送去,好让老人趁热吃新做的,并且嘱咐我把前一天老人还没吃完的馒头带回来,留给家里吃。

  奶奶牙口不好,喜欢吃手擀面,母亲经常是下地干活劳累了一天,还要拖着疲惫的身子给奶奶坐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还专门在汤里放个鸡蛋。

  特别是到后来奶奶得了哮喘,瘫痪在床,母亲更是无微不至,每天给奶奶洗脸洗手擦身体,有什么好吃的母亲总是留着做给奶奶吃。那时家里种了十几亩地,父亲上班,农活全靠母亲一个人干,每天在地里干活时,母亲总是不放心,中途还要回家看看奶奶,给她喝口水、吃点药,看奶奶有没有什么需要的。

  母亲用行动感化了爷爷奶奶。可能老人内心愧疚当面不好意思跟母亲说什么,但奶奶在姑姑面前经常说母亲嘴不爱说,但人实在,心眼好。一天早上,当母亲把一碗热乎乎的玉米粥端在奶奶面前,一口一口地喂时,老人很慈祥地有些出人意料地对母亲说:来子(我的小名)他妈啊,你将来命错不了,以后娶了儿媳妇也肯定孝顺,因为你心眼好。母亲听了先是有些诧异,尔后便感动地吧嗒吧嗒掉眼泪。说这话之后的第二天,奶奶便去世了。我想这是奶奶在临终前对母亲的道歉吧,也是她离开这个世界给母亲最后的评价。自从奶奶去世,母亲便不再提以前老人的那些事了,母亲常说人都死了,一切都过去了,有你奶奶那句话,我就值了。母亲不仅是用善良感动了老人,同时也无声地教育着我和哥哥。如今我们兄弟两都已成家,母亲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操劳,哥哥在老家和母亲一起生活,每次回家母亲都会很欣慰地跟我说,你哥这孩子真不错,每次来爸妈这儿总是先看看饭橱里都是些什么菜,一看妈舍不得吃就出去给买一大堆菜回来。有哥哥在父母身边我也放心了很多,但还是经常为不能尽孝而心有不安。这也是我每天都特别想给母亲打电话的原因,既然不能在母亲身边,那就多在精神上给母亲些安慰吧,同时这也是我给自己的安慰。

  (三)

  母亲因为从小家里穷,没上过一天学,这让她更加懂得知识的宝贵。从我跨入小学校门,母亲就经常在耳边叮嘱我要好好学习,她不懂什么大道理,从没告诉过我学好了以后要怎样怎样,只是鼓励我在学习上别松劲。从小我亲耳听到和亲眼见到母亲的不易,所以特别懂事,知道要听母亲的话让她免于为我操心。从上小学一直到研究生毕业,我从未因为学习上的事让母亲费心。我总是非常自觉,成绩也一直不错,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母亲做事的毅力给了我不竭的动力,使我总是在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式的状态中努力向前奔跑。

  因为家里有我和哥哥兄弟两,年龄又只差两岁,这在农村来说负担是很重的。因为儿子长大了要给盖新房娶媳妇,而闺女养大了嫁出去就行了,不用花父母一分钱。但母亲总认为有两个儿子是福气,常听她说“小车不倒只管推”,只要肯干,没有过不去的坎。母亲从不跟邻居比吃比穿,她总是掂量自己的分量精打细算过日子。有两个儿子对母亲来的确有压力,但这也给予了母亲更大的动力。

  从上小学起,我就感觉得到母亲在暗暗给自己施压,我知道她的目标不只是以后给两个儿子盖房娶媳妇,她心中还有自己的打算。为此,母亲付出着比别人更多的辛劳,那时全家十几亩地全靠母亲一个人耕种,本来是一般家庭夫妻两个人才能忙活得过来的农活,母亲自己一个人却照样打理得井井有条,粮食产量还要比别人的高。父亲一直在一家私人的小厂子上班,只有起早贪黑地给母亲搭把手。

  那时很多人家为了少受累,都是只种高粱和玉米,一年加起来忙活两三个月,其余时间就可以休息了,虽赚不多钱倒也落个清闲。而母亲为了增加收入,每年都要种十来亩棉花。从开春铺膜播种到秋天一个棉花桃一个棉花桃地摘棉花,这期间母亲一天都休息不了。特别是农活时节,母亲更是披星戴月,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做好早饭,自己先吃饱肚子便顶着还没消失的启明星往地里赶,中午为了节省时间就带些干粮坐在地头啃点窝头咸菜,晚上天漆黑了才回家。

  为了给母亲分担农活压力,一到暑假,我和哥哥就帮着母亲在地里干活。7、8月正是棉花长势旺盛,需要修剪枝杈防治虫害的季节,也正是天气最炎热的时候,穿行在棉花地里不要说干活,就是蹲在阴凉底下休息也会汗流浃背。很多人因为受不了如此炎热的天气,一般都是打点整枝杈的药和防虫剂就不管了,而这起到的效果并不好,往往是枝杈疯长、棉铃虫也杀不掉。母亲为了提高棉花产量,毫不马虎、精益求精。她定期对棉花的枝杈进行人工修剪,并一棵一棵地寻找消除棉铃虫。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也有贪玩的天性,重于盼到了暑假,却不能和伙伴们一起去玩耍,还要整天陪着母亲在棉花地干活,心里是有些不太乐意的。但看到母亲那么辛苦,我又变得特别自觉,并咬牙要和母亲并肩战斗,坚持到最后。记得每到上午的10点多,母亲看我直抹汗,总是心疼地说让我先回家,太热了受不了。但看看母亲满脸的汗珠却依然坚持,我浑身便又来了力气,我没有理由回家休息,尽管只有十几岁,但对家的那份责任感已经在脑子里逐步建立了。

  邻居常说母亲真是不怕热,顶着三十六七度的高温大中午的还坚持干活,换作他们早中暑了。听着这些,母亲总是笑笑,我知道其实母亲也怕热,但她只是比别人更有毅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母亲用起早贪黑一天又天的辛苦劳作,换来了比别人更好的收成。记得那时每年家里棉花亩产量在全村总是第一,邻居们看到母亲一个人种那么多地居然还能收拾得这么好,都夸母亲能干。那时母亲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种棉花能手,经常有人向她请教。小学一次期末考试我又得了100分,数学老师在宣布成绩时说,这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就像他妈为什么总是把棉花种得那么好,那也是干出来的。当时听了特别替母亲感到骄傲,同时我也清楚自己努力学习也正是受了母亲的影响。那时不管农活多忙,母亲内心多么渴望有人帮忙,但她总是说,下地干活绝对不能耽误你的学习,只要你想学习,那妈有再多活也自己干,绝不占用你的学习时间。为了能给母亲分些担子又让母亲放心,我总是挤时间自觉把学习搞好。母亲虽然不识字,不能像有些家长那样每天给孩子辅导功课,但她用行动给了我最好的教育——勤奋、坚持。工作以后,每当面对繁重的任务、面对各种复杂的难题,我总是咬牙坚持,加班加点去完成,有时候想想母亲顶着烈日劳作的情景,总是感觉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母亲教给我的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丢。

  初中毕业,我的中考成绩是全乡第一名,能够上市里最好的高中,但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我还是有了填报师范类中专的打算,一来自己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业很喜欢,二来也可以尽早赚钱养活自己。但母亲却坚决不同意:“既然你有能力上高中考大学,再难家里也要供你,只要你努力,你读到哪里就供到哪里。”正是母亲的坚持改变了我的人生,使我有了读大学的机会。而我的几个很要好的同学,当时学习成绩也很好,因为选择了读中师,毕业时赶上政策变化,不再包分配,在农村小学做了几年代课老师便被辞退务农了。路遥曾说,人生关键处只有那么几步,走错了,就将改变人生的走向,这话一点没错。

  (四)

  自从上高中,我便离开家,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渐渐少了。曾经在家和母亲生活的日子成了我永久的温暖的回忆,母亲的身影总是特别清晰。这些年虽没有亲眼见到母亲的辛苦劳作,家庭的琐事也不大知晓,但每次回家感受最深的是母亲又变老了,背渐渐驼了,鬓角生出了白发,我知道母亲是累的。

  高中时我每月回家一次,周日下午返校,母亲不管多忙,都会帮我提着包送我到村口的公路边等车,每次我执意要自己拎,但母亲不肯。一路上她总是嘱咐我别怕花钱,要吃饱了,学习上压力别太大。当我登上长途车,看着母亲不舍地跟我招手,嘴里还在朝我念叨着,大概是让我坐下,别惦记家。遥望母亲转身朝地里走去的背影,每一次,我的眼睛总有些湿润。

  后来我到武汉上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空军军官,全家都为我感到骄傲。特别是母亲,每次打电话她都很高兴地跟我说:邻居们都很羡慕你,给妈争气,好好干吧。尤其是每次过年回家,母亲都要我穿上军装,她说她就喜欢我穿这身衣服。

  虽然部队工作很忙,但我仍然坚持每隔一两天就给家里打个电话,母亲每次接电话没聊几句就会说:“家里都好,没什么事就挂了吧,总打费钱”。“我这打长途便宜,一分钟才几分钱。”每次我都这样跟母亲解释一遍,免得她又心疼钱。

  记得上高中时,我曾写过一篇作文,结尾处老师专门添加了这样两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这两句诗我是第一次听说,但一下子就印在了脑子里,我想可能是其中蕴含的情感正好契合了一直以来我对母亲的感情。子欲孝而亲不在,其实这只是我的一种莫名的担心。母亲还不到六十岁,身体也还健康,没有什么大毛病,但对于离开家十几年,在外读书、工作、成家,尽是让父母给予而没有给他们尽孝的儿子来说,对母亲的思念却越来越强烈。因为想尽孝心的紧迫感,才使我越来越频繁地想给母亲打电话,想多跟她聊聊给她精神上的安慰。老婆总是劝我,等这两年我们换了大一点的房子,就把父母接过来住,也好尽尽孝心,父母享福的日子还长着呢。